簡體部首: 疒 ,部外筆畫: 5 ,總筆畫: 10 五筆86&98: uwee 倉頡: kohh
筆順編號: 4134134333 四角號碼: 00122 UniCode: 基本區 U+75B9
【基本解釋】
● 疹
zhěn ㄓㄣˇ
◎ 皮膚上起的小顆粒,通常是紅色,多由皮膚表層發炎浸潤而起:濕~。麻~(亦稱“疹子”)。風~。丘~。皰~。
漢英互譯
更多繁體字:https://www.fantizi.com.cn/◎ 疹
anthema exanthem exanthema pox
English
measles; rash; fever【詳細解釋】
◎ 疹 zhěn
名
(1) 皮膚上起的紅色小疙瘩。也指痘瘡 [rash]。如:濕疹,瘙疹,瘟疹;疹粟(肌膚因受寒而起如粟一般的疹粒);疹子(麻疹)
(2) 病 [disease]
更多繁體字:https://www.fantizi.com.cn/遂動舊疹,纏綿經月。——《洛陽伽藍記》
常用詞組
◎ 疹子 zhěnzi
[measles] 麻疹
【康熙字典】
【午集中】【疒字部】疹 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5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止忍切,音軫。【說文】脣瘍也。 又【釋名】疹,診也。有結氣可得診見也。【玉篇】癮疹,皮外小起也。【正字通】俗呼痘瘡曰疹。 又【集韻】醜刄切,同疢。熱病。【越語】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。【張衡·思?賦】思百憂以自疹。【註】疹,疾也。 又【五音集韻】奴結切,音涅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頸忍切,音緊。脣瘍也。
“疹”讀音寫法
“疹”拼音: zhěn“疹”註音: ㄓㄣˇ
“疹”通用拼音(臺灣省): jhěn
“疹”註音二式: jěn
“疹”威妥瑪拼音: chên3
“疹”耶魯拼音: jěn
“疹”國語羅馬字: je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