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體部首: 扌 ,部外筆畫: 9 ,總筆畫: 12 五筆86: refc 五筆98: regc 倉頡: qbme
筆順編號: 121344311354 四角號碼: 52047 UniCode: 基本區 U+63F4
【基本解釋】
● 援
yuán ㄩㄢˊ
◎ 牽引:攀~。~之以手。
◎ 幫助,救助:支~。~外。~助。~軍。~救。增~。孤立無~。
◎ 引用:~用。~引。~據。
◎ 執,持:~筆(拿起筆來寫,如“~~而書”)。
漢英互譯 更多繁體字:https://www.fantizi.com.cn/
◎ 援
aid help hold quote
English
aid, assist; lead; cite【詳細解釋】
◎ 援 yuán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手,爰( yuán )聲。本義:拉,引)
(2) 同本義 [pull by hand]
援,引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無然畔援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
不援其所不及。——《禮記·緇衣》
不援上。——《禮記·中庸》
男女授受不親,嫂溺手援非正。——《豆棚閑話》
右撫劍,左援帶,命驅之出。——《左傳》
(3) 又如:援及(動起);援推(引之使來,推之使去)
(4) 攀援 [climb]
猱蝯善援。——《爾雅》
桃李之垂行者,莫之援也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下賢》
夫為四鄰之援。——《國語·魯語上》
猿猱欲渡愁攀援。——李白《蜀道難》
石崖側削則援崖。——《徐霞客遊記·遊黃山記》
(5) 又如:援系(猶攀附。舊謂求婚之謙詞)
(6) 擢拔,引進推薦 [promote]
某官異材秀出,博學名傢,…今乃援而進之,論者惜其晚矣。——蘇軾《答曾舍人啟》
(7) 又如:援進(提拔任用);援拾(提攜收錄)
(8) 引用 [cite;quote]
援赦減等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(9) 又如:援納(援例納銀捐官);援例(清朝規定捐一定數額的銀子,可得到官職或監生資格);援例監(按照常規捐錢取得國子監監生的資格);有例可援;援驗(引證)
(10) 拯救,相救 [rescue;save]
今天下溺矣,夫子之不援,何也。——《孟子》
(11) 又如:抗美援朝;援手(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);援拯(援救,幫助);援應(聲援接應)
(12) 執持,持 [hold]。如:援旌(執旗);援桴三鼓(指擂鼓助威);援旌擐甲(執旗穿甲);援持(執持)
詞性變化
◎ 援 yuán
〈名〉
(1) 助,救助 [aid]
為卿後援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蓋失強援。——宋· 蘇洵《六國論》
(2) 籬笆 [hedge;fence]
好事者憐之,編竹成援,遂之生植。——柳宗元《孤松》
常用詞組
◎ 援筆 yuánbǐ
[take up a pen] 執筆
援筆立就 更多繁體字:https://www.fantizi.com.cn/
◎ 援筆成章 yuánbǐ-chéngzhāng
[take up a pen and complete an essay] 提筆即能成文。形容才氣橫溢,文思敏捷
生素多才思,援筆成章。——唐· 蔣防《霍小玉傳》
◎ 援兵 yuánbīng
[reinforcement] 增援的部隊
◎ 援古證今 yuángǔ-zhèngjīn
[cite past and prove today] 引用古事或古書,以證明現在應怎樣作。援,援引,引他說以為例證
援古證今,極力為之。——清· 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
◎ 援建 yuánjiàn
[aid and build] 幫助建設;支援建設
援建西藏
◎ 援救 yuánjiù
[rescue;save] 援助解救,使脫離危難
援救一個落水兒童
◎ 援軍 yuánjūn
[reinforcements] 救兵;增援的部隊
◎ 援例 yuánlì
[cite a precedent] 引用慣例或先例
遇有緣事降革後援捐復原官者,淮以雙單月一並計算。——《清會典·吏部》
援例申請
◎ 援外 yuánwài
[foreign aid] 從經濟上或技術上援助外域或外國
◎ 援疑質理 yuányí-zhìlǐ
[ask about question and reason] 提出疑難,詢問道理。援,引、提出。質,詢問
援疑質理,俯身傾耳請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
◎ 援引 yuányǐn
(1) [cite]∶引證
援引例證
(2) [recommend one’s friends or favourites]∶提拔;推薦
◎ 援用 yuányòng
(1) [recommend and use]∶引薦使用
他喜歡援用親戚
(2) [quote;invoke;cite]∶引用
援用成例
◎ 援助 yuánzhù
[help;support;aid] 支援;幫助
援助災民
【康熙字典】
【卯集中】【手字部】援 ·康熙筆畫:13 ·部外筆畫:9
【唐韻】雨元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於元切,?音袁。【說文】引也。【詩·大雅】無然畔援。【疏】畔是違道,援是引取。【又】以爾鉤援。【傳】鉤,鉤梯也。所以鉤引上城者。【疏】援卽引也。【禮·儒行】舉賢援能。 又【廣雅】牽也。【增韻】拔也。【禮·中庸】在下位不援上。【註】援謂牽持之也。【孟子】子欲手援天下乎。 又刃之直而上達曰援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戈廣二寸,援四之。【註】援長八寸,直刃也。 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幹眷切,音院。救助也,接也。【魯語】爲四鄰之援,結諸侯之信。【註】所攀援以爲助也。 又【集韻】於願切,遠去聲。引持也。【晉語】侏儒不可使援。【註】侏儒短者,不可使抗援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胡玩切,音換。與愌同。怑愌,不順也。一曰拔扈。【詩·大雅·畔援箋】猶拔扈也。○按與傳疏義別。
【說文解字】
【卷十二】【手部】援
引也。從手爰聲。雨元切
“援”讀音寫法
“援”拼音: yuán“援”註音: ㄩㄢˊ
“援”通用拼音(臺灣省): yuán
“援”註音二式: yuán
“援”威妥瑪拼音: yüan2
“援”耶魯拼音: ywán
“援”國語羅馬字: yu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