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體部首: 辶 ,部外筆畫: 12 ,總筆畫: 15 五筆86: cbtp 五筆98: cnhp 倉頡: ynhb
筆順編號: 545232534251454 四角號碼: 37302 UniCode: 基本區 U+9079
【基本解釋】
● 遹
yù ㄩˋ
◎ 僻,邪僻:“回~其德。” 更多繁體字:https://www.fantizi.com.cn/
◎ 遵循:“祗~文祖,光昭舊勛。”
◎ 助詞,用於句首,無實義:“~求厥寧,~觀厥成。”
◎ 姓。
English
comply with, obey; shun, avoid【詳細解釋】
◎ 遹 yù
〈動〉
(1) 邪僻 [avoid]
遹,回避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更多繁體字:https://www.fantizi.com.cn/謀猶回遹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小旻》
回遹其德,俾民大棘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抑》
(2) 遵循 [follow]
今[治]民將在祗遹乃文考。——《書·康誥》
(3) 另見 ào
【康熙字典】
【酉集下】【辵字部】遹 ·康熙筆畫:19 ·部外筆畫:12
【唐韻】餘律切【集韻】允律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以律切,?音聿。【玉篇】循也,述也。【正韻】遵也。【書·康誥】祇遹乃文考。【註】紹述也。 又發語辭。【詩·大雅】遹駿有聲。 又姓。【正字通】宋開寶中有遹復,以太常博士判秦州。 又【集韻】食律切,音術。邪也。【詩·小雅】謀猶回遹。
【說文解字】
【卷二】【辵部】遹
回避也。從辵矞聲。餘律切
“遹”讀音寫法
“遹”拼音: yù“遹”註音: ㄩˋ
“遹”通用拼音(臺灣省): yù
“遹”註音二式: yù
“遹”威妥瑪拼音: yü4
“遹”耶魯拼音: yù
“遹”國語羅馬字: yu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