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體部首: 艸 ,部外筆畫: 12 ,總筆畫: 15 五筆86&98: atmd 倉頡: thbk
筆順編號: 122325431234134 四角號碼: 44804 UniCode: 基本區 U+8581
【基本解釋】
● 薁
yù ㄩˋ
更多繁體字:https://www.fantizi.com.cn/◎ 〔蘡~〕見“蘡”。
◎ 即“鬱李”,一種落葉小灌木,似李而形小,果味酸,肉少核大,仁可入藥。亦稱“唐棣”。
English
vine【詳細解釋】
◎ 薁 yù 更多繁體字:https://www.fantizi.com.cn/
——見“蘡薁”( yīngyù)
【康熙字典】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薁 ·康熙筆畫:19 ·部外筆畫:13
【唐韻】於六切,音鬱。蘡薁也。【詩·豳風】六月食鬱及薁。【註】薁,蘡薁也。【疏】蘡薁者,亦是鬱類而小別。晉宮閣銘雲:華林園有車下李三百一十四株,薁李一株。車下李卽鬰,薁李卽薁,二者相類而同時熟。 又【集韻】於到切,音奧。草名。 又【唐韻古音】引《詩》:食鬱及薁。亦讀作奧,葉下菽、棗、稻字爲一韻。薁字從奧作。
【說文解字】
【卷一】【艸部】薁
嬰薁也。從艸奧聲。於六切
“薁”讀音寫法
“薁”拼音: yù“薁”註音: ㄩˋ
“薁”通用拼音(臺灣省): yù
“薁”註音二式: yù
“薁”威妥瑪拼音: yü4
“薁”耶魯拼音: yù
“薁”國語羅馬字: yu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