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體部首: 刂 ,部外筆畫: 13 ,總筆畫: 15 五筆86&98: kkkj 倉頡: rdln
筆順編號: 251251251123422 四角號碼: 62900 UniCode: 基本區 U+528B
【基本解釋】
● 劋
jiǎo ㄐㄧㄠˇ
◎ 討伐,滅絕:“西~桓歆,北殄索虜。”
◎ 砍;削:“數~竹箭,伐檀柘。”
更多繁體字:https://www.fantizi.com.cn/ 其它字義
● 劋
chāo ㄔㄠˉ
◎ 古通“抄”,襲取,抄襲。
【康熙字典】
【子集下】【刀字部】劋 ·康熙筆畫:15 ·部外筆畫:13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?子瞭切,音湫。絕也。又【集韻】子小切,焦上聲。【前漢·王莽傳】征伐劋絕之矣。【註】劋,截也。又【集韻】子皓切,音早。【揚子·方言】獪也。秦晉之閒曰獪,楚謂之劋。【正字通】與?同。
【說文解字】
【卷四】【刀部】劋
絕也。從刀喿聲。《周書》曰:“天用劋絕其命。”子小切
“劋”讀音寫法
“劋”拼音: jiǎo chāo“劋”註音: ㄐㄧㄠˇ ㄔㄠ
“劋”通用拼音(臺灣省): jiǎo chao
“劋”註音二式: jiǎu chāu
“劋”威妥瑪拼音: chiao3 ch'ao1
“劋”耶魯拼音: jyǎu chāu
“劋”國語羅馬字: jeau cha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