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體部首: 刂 ,部外筆畫: 17 ,總筆畫: 19 五筆86&98: qkxj 倉頡: niln
筆順編號: 3525115353525135422 四角號碼: 22400 UniCode: 基本區 U+5296
【基本解釋】
● 劖
chán ㄔㄢˊ
◎ 用銳利的器具鑿或鏟:~石得泉。
◎ 古代一種鏟、斫工具。
更多繁體字:https://www.fantizi.com.cn/◎ 砭刺;刺:以~刺之。
◎ 諷刺:~言訕語。
◎ 剜;割:碎~碎剁。
◎ 鏟除。
◎ 姓。
English
make into mince; cut【康熙字典】
【子集下】【刀字部】劖 ·康熙筆畫:19 ·部外筆畫:17
【唐韻】鋤銜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鋤咸切,?音巉。【說文】斷也。從刀,毚聲。一曰剽釗也。【徐曰】劖,鑿也。【韓愈·酬司門盧汀詩】若使乘酣馳雄怪,造化何以當鐫劖。又【集韻】士減切。音巉。義同。
【說文解字】
【卷四】【刀部】劖
斷也。從刀毚聲。一曰剽也,釗也。鉏銜切
“劖”讀音寫法
“劖”拼音: chán“劖”註音: ㄔㄢˊ
“劖”通用拼音(臺灣省): chán
“劖”註音二式: chán
“劖”威妥瑪拼音: ch'an2
“劖”耶魯拼音: chán
“劖”國語羅馬字: char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