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體部首: 亻 ,部外筆畫: 13 ,總筆畫: 15 五筆86&98: wylg 倉頡: oywm
筆順編號: 324125251125111 四角號碼: 20216 UniCode: 基本區 U+5103
【基本解釋】
● 儃
chán ㄔㄢˊ
◎ 〔~佪〕a.打轉;b.徘徊。
其它字義
● 儃
更多繁體字:https://www.fantizi.com.cn/tǎn ㄊㄢˇ
◎ 〔~~〕從容、休閑的樣子。
其它字義
● 儃
shàn ㄕㄢˋ
◎ 古同“禪”,禪師。
【康熙字典】
【子集中】【人字部】儃 ·康熙筆畫:15 ·部外筆畫:13
【廣韻】市連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時連切,?音蟬。態也。又儃佪,不進貌。【楚辭·九章】欲儃佪以幹傺。 又【正韻】徒亶切,壇上聲。儃儃,舒閒貌。【莊子·田子方】儃儃然不趨。 又【集韻】徒案切,音憚。徒也,語辭。亦作但亶。 又時戰切,音繕。傳與也。【揚子·法言】允哲堯儃舜之重。【註】與禪同。
【說文解字】
【卷八】【人部】儃
儃何也。從人亶聲。徒幹切
“儃”讀音寫法
“儃”拼音: chán tǎn shàn“儃”註音: ㄔㄢˊ ㄊㄢˇ ㄕㄢˋ
“儃”通用拼音(臺灣省): chán tǎn shàn
“儃”註音二式: chán tǎn shàn
“儃”威妥瑪拼音: ch'an2 t'an3 shan4
“儃”耶魯拼音: chán tǎn shàn
“儃”國語羅馬字: charn taan shan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