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體部首: 魚 ,部外筆畫: 11 ,總筆畫: 19 五筆86: umig 五筆98: itqg 倉頡: fknwm
筆順編號: 4325234313435251211 四角號碼: 98106 UniCode: 基本區 U+9CD6
【基本解釋】
● 鱉
(鱉)
biē ㄅㄧㄝˉ
◎ 爬行動物,生活在水中,形狀像龜,背甲上有軟皮,無紋。肉可食,甲可入藥。亦稱“甲魚”、“團魚”;有的地區稱“黿”;俗稱“王八”。 更多繁體字:https://www.fantizi.com.cn/
漢英互譯
◎ 鱉
turtle
English
turtle【詳細解釋】
◎ 鱉
鱉 biē
〈名〉
(形聲。從魚,敝聲。本義:甲魚,一種爬行動物,俗稱“團魚”) 同本義 [soft-shelled turtle;Amyda sinensis]屬於龜鱉目、鱉科,中國特產的一種軟殼水龜,分佈於中國南北各地,多棲於池沼、河溝、稻田中,肉味鮮美,一般認為是補品
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。——《墨子·公輸》
【康熙字典】
【亥集中】【魚字部】鱉
【廣韻】幷列切【集韻】必列切。?與鼈同。【幹祿字書】鱉通鼈。【易·說卦】離爲鱉。【釋文】鱉本又作鼈。【莊子·秋水篇】東海之鱉。【音義】鱉亦作?。
“鱉”讀音寫法
“鱉”拼音: biē“鱉”註音: ㄅㄧㄝ
“鱉”通用拼音(臺灣省): bie
“鱉”註音二式: biē
“鱉”威妥瑪拼音: pieh1
“鱉”耶魯拼音: byē
“鱉”國語羅馬字: bie